《耶稣颂》48讲分享会

来源:听道者 时间:2025-10-10 23:08:12 浏览数:

      耶稣的处世观

  《耶稣颂》048讲的真诚反馈分享

  在一个快节奏、充满竞争的时代,我们常常被世界的价值观推着走:要争C位,要被人看见,要活得“成功”。但信仰却为我们提供了另一条路——一条关于谦卑、隐藏和超越的路。这篇内容,整理自一场围绕“耶稣的处世观”展开的线上分享会。在这里,没有深奥的神学辩论,只有一群普通人,用他们最真实、最接地气的生活经历,分享着如何在世俗的挑战中,活出信仰的馨香。他们谈论“安于卑”(甘心乐意地处在卑微中)、“隐于神”(在神里面找到真正的价值),以及如何作为一个“不属于世界”的人,在这个世界上喜乐地生活。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,感受信仰带来的那份深刻而温暖的力量。

  秦姐妹:真正的帮助,是发自内心的给予

  秦姐妹的分享,像一阵清风,吹开了我们对“付出”与“回报”的固有认知。她首先坦诚地指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常态:对“C位”的渴望。这种渴望,有时是明目张胆的争抢,有时却是更隐蔽的“以退为进”。

  安于卑:告别“C位”焦虑

  “我觉得我们在生活当中难免啊,习惯性地被这个世界所引导,就所谓的这个c位,人们都会抢c位。”秦姐妹一针见血地说道。她观察到,很多人嘴上说着“往后退”,心里却盼着被别人高高地请到舞台中央。这让她反思,包括她自己在内,我们是否真的从心底里接受和安于卑微呢?这种对外界认可的依赖,恰恰与耶稣所教导的处世观背道而驰。

  隐于神:那个转身就走的陌生人

  真正触动她的,是一段在加拿大的亲身经历。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,温哥华的街道积雪融化,形成了一个个水洼。当她穿着雪地棉,对着眼前的一片积水束手无策时,一个穿着雨靴的小伙子出现了。

  “这时候我就觉得后边有一股风,他就过来一脚迈在这个台阶上,然后抓着我的手,踩着他的脚,把我送过去。他转身就走了。”

  这个瞬间,给了她极大的震撼。小伙子的帮助干净利落,不带一丝一毫的犹豫,更没有等待一句感谢。这与她过去在国内遇到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。“不像说呢,我在国内,很多人做人做事都是求人的这个感谢赞赏。”她感慨道。

  这次经历让她深刻体会到什么是“隐于神”的服侍——行动发自内心深处的爱,纯粹、直接,不求任何回报。它不是为了在人前表演,不是为了积累“好人好事”的资本,而是一种生命的自然流露。这种“做在暗处”的善意,恰恰彰显了最耀眼的光芒,让她看到了信仰在生活中最真实的模样。

  唐红艳姊妹:在寒夜里,听见天上的家

  唐红艳姊妹的故事,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寒冷的冬夜。她的分享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,从极度的肉体寒冷和内心孤寂,到被一句来自天上的话语彻底温暖。她的见证,生动地诠释了基督徒如何在这个世界上,带着“不属于这里”的自觉,坚韧地活着。

  世俗挑战:一床薄被引发的信仰危机

  刚到深圳宣教时,唐姊妹住在一个办公室里。八月的天气还算暖和,一床夏凉被足矣。但十月一到,天气骤变,寒意刺骨。整个宿舍里,只有那床薄被。

  “给我冻得够呛哈,然后我就跪起来,我半夜的时候就跪起来祷告。我说主啊,我在这里头,我说我图记什么呢?……我在大连的时候,我新买了一个楼房,然后房子装修的也很漂亮,也很暖和啊……然后我就在那跟神哭着祷告。”

  那一刻,她所有的委屈、思乡之情和现实的艰难都爆发了。她向神哭诉,甚至喊着“我要回家”。这不仅仅是一床被子的问题,更是对她整个选择的拷问:放弃安逸的生活,来到一个陌生、语言不通(办公室里全是韩国人)的环境,到底是为了什么?

  隐于神:一句来自永恒的安慰

  就在她最软弱、最想放弃的时候,一个清晰的声音临到了她。

  “主的声音告诉我,你的家不在这地上,你家在天上啊……主对我说完这句话的时候,我更加的哭了。我说主啊我感谢你,是的,我这个家不在地上,我的家在天上。”

  这句简单的话,像一道光,瞬间照亮了她黑暗的心房。她的哭声从委屈变成了感恩。这个永恒的坐标,让她重新定位了自己在地上的身份。从此,她不再“捣乱回家”,而是求神赐予坚强的信心,每一天都欢喜快乐地度过。即使面对与韩国同事沟通的巨大障碍——“连你说带手在比划,然后呢,用几个英语单词跟他们去对话”,她也靠着这份从天上而来的力量,坚持了整整十年。

  唐姊妹的分享告诉我们,基督徒的“超于世”,并非感觉不到痛苦,而是在痛苦中能抓住一个更美的盼望。当我们清楚地知道“我们的家在天上”,地上的寒冷与孤单,就再也无法捆绑我们的心。

  英来弟兄:一个“铁杆信徒”的真实软弱

  英来弟兄的分享,充满了坦诚与深刻的自我剖析。他没有描绘一幅一信主就万事顺遂的完美图景,反而揭示了一个老信徒在信仰道路上依然会面临的挣扎与软弱。他的真实,让我们看到信仰不是消除人性的弱点,而是在软弱中,让人更加坚定地信靠。

  世俗挑战:每一次经历,依然战战兢兢

  他从圣经故事讲起,提到了老雅各听到爱子约瑟还活着时的反应——“心里冰凉”。这让他深有感触。

  “哎呀我就想啊,这一生被神牧养的人呐,哎呀还是有人性的弱点啊……恐怕一生啊,到最后啊,也还是个软弱的人。”

  这份感慨,也映照在他自己的经历上。他坦言,虽然信主十几年,但每次面对生活的窘境和挑战时,依然会“战战兢兢”。他本以为经历多了,下一次会好一点,但体验却并非如此。“下一次经历的时候,还是担心这个啊,这些嗯,走过十几年也还是这样。”这份诚实的告白,打破了许多人对“属灵成熟”的幻想,却也拉近了与每一个挣扎者的距离。

  隐于神:在挣扎中炼成的“铁杆”信心

  然而,正是在这种持续的软弱和挑战中,他找到了信仰最坚实的部分。他分享说,虽然生活不易,基督徒遵行神的话有时反而会经历更多波折,但他内心有一个终极的确据。

  “这个我们有永生啊,我们不着急。这个啊,这辈子信了耶稣了,咋的都值了,这个心境是有的啊。”

  更有趣的是,他反思自己多年传福音的动机,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:“后来我发现啊,就是经历了这些之后,神牧养啊……就是自己更信了。哎这一点是肯定的啊,就铁杆信徒啊,就是这样。”

  信仰的果效,最终落在了他自己身上。传福音的过程,成了神熬炼他、坚固他信心的过程。即便他此刻正在日本面临着搭帐篷生活的巨大挑战,这份“铁杆”的信心,让他内心充满喜乐和盼望,甚至“离死只差一步,也不害怕死”。应来弟兄的见证告诉我们,真正的刚强,不是从不软弱,而是在无数次的软弱中,依然选择信靠,最终被神塑造成一个打不垮的“铁杆信徒”。

  戴维弟兄:用“超于世”的眼光,活出神的荣耀

  戴维弟兄的分享,像一位战略家,为我们清晰地勾勒出基督徒在世生活的行动指南。他紧紧抓住“超于世”这个核心概念,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中,让我们看到,永生的盼望如何彻底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和行事为人。

  信仰见证:永生盼望是“超于世”的底气

  他首先强调,基督徒在世的身份是“世上的光,世上的盐,天国的使者”。那么,如何才能活出这份荣耀呢?他被远牧师分享的“超于世”深深触动。

  “我们怎么在世界上能够活出?我就想到了圣经说我们是世上的光,世上的盐……我觉得我们就是有一个永生的盼望。”

  这个盼望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,而是可以改变现实处境的强大力量。他举了一个例子:当我们去探访患病的肢体时,可以问他们一个直击核心的问题:“你确定你已经在永生当中吗?”当对方确认时,那么“今天此时此刻离世归主,和再过10年20年离世归主”,本质上是一样的。这种视角,能瞬间超越对死亡的恐惧,因为“离世归主是好的无比的事”。

  安于卑的实践:不与世人争的智慧

  有了永恒的视角,我们在地上的生活方式就会截然不同。戴维弟兄认为,这意味着我们“不与人去争这个世上的东西”。

  “当我们遇到委屈不跟别人争辩,当被别人误解我们不去申辩,我们就啊,就默默的离开……别人就会说哎,你为什么这样?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?我们就告诉他们,我们是基督的门徒。”

  这种“超于势”的做法,不是懦弱,而是一种高级的智慧和见证。它源于我们内心深处的富足和安全感——我们的价值和归属不在这个世界的评价体系里。当别人用世俗的逻辑挑战我们时(比如“你们不是打左脸右脸给我们吗?”),我们若能用超越的生命去回应,就能让世人看见基督的荣耀,并最终“将荣耀归于神”。

  戴维弟兄的分享,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路径:以永生为坐标,以不争为策略,以爱和谦卑为行动,最终活出一个让世界好奇、让神得荣耀的生命。

  窦莹莹姊妹:与内心骄傲的漫长搏斗

  窦莹莹姊妹的分享,是一场极其坦诚的内心独白。她勇敢地揭示了自己内心深处“骄傲”与“自卑”的缠斗,以及信仰如何像一双温柔的手,一点一滴地抚平她生命中的褶皱。她的故事,让每一个与老我争战的人都感同身受。

  安于卑:从“高傲的眼睛”到“安分的心态”

  她毫不避讳地描述自己信主前的状态:“骄傲和自卑也都在身上……在人前骄子有有很多那种啊,骄要骄傲的高傲的眼睛啊,就是经常就是仰视别人呢,还有看别人啊。”这种内在的骄傲,让她很容易在不经意间冒犯别人,甚至在信主后,对不信主的丈夫,心里也常有“藐视”。

  然而,随着对耶稣认识的加深,她开始看见自己的不堪、败坏和无助,谦卑的心渐渐生发。但她也坦言,这条路并不容易。

  “但是呢就是嗯就是多年那种习惯,生命就是那个老老旧的生命,就经常会出来,你知道吧,一不小心啊,就是就是好像很天然的就会冒出来。”

  信仰带给她的,不是一蹴而就的改变,而是一种敏锐的“警觉”。现在,当她心里刚冒出一点点轻视别人的念头时,就能立刻察觉并去改变。她发现,当她愿意放下“显摆”的心,安安静静地坐在末位时,内心反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舒服和自由。

  隐于神:在暗处与神同行,方能坦对“狮子坑”

  窦姊妹深刻地认识到,“安于卑”和“隐于神”是相辅相成的。只有当你愿意放下在人前的表演,才能真正开始向神而活。

  “我们如果没有这个暗处,在向神活着啊……不是我们做什么都是给神做,如果没有这样的生命,说实在话,你就没有办法做官,做人也放不出那个光来。”

  她用但以理的故事来比喻:但以理之所以能坦然面对狮子坑,不是因为他到坑口才开始祷告,而是因为他平日里就在“小事”上与神建立了亲密无间的关系。这个生命,是在无数个“暗处”的时刻里被神塑造的。所以,当“狮子坑”来临时,他才能坦然无惧。

  她的分享提醒我们,信仰的深度,不在于我们在人前有多么光鲜的见证,而在于我们在无人看见的“暗处”,是否依然忠心地与神同行。正是这些不为人知的时刻,决定了我们在面对人生重大考验时的最终姿态。

  逄弟兄:在世界的遗弃中,被神的温柔收留

  逄弟兄的分享,是当晚最催人泪下的一段。他的声音平静,却承载着千钧之重。他将自己破碎的童年和极度的软弱,毫无保留地呈现在大家面前,不是为了博取同情,而是为了见证那位在废墟之上,用温柔和慈爱重建他生命的上帝。

  世俗挑战:一个社恐男孩的生存困境

  他的故事从一句圣经经文开始:“我的父母离弃我,耶和华必收留我。”两岁不到,父亲去世,母亲改嫁,他成了在亲戚家辗转长大的孩子。这样的经历,塑造了他极度软弱、懦弱、社恐的性格。

  “从小的时候啊,虽然是男孩子,但是性格呢,像女孩子一样,特别的害怕啊……别人说话哈说一句话声音大一点,我都哎呀吓得哆嗦一样……见了人之后不敢抬头。”

  这种性格让他觉得,在这个世界上寸步难行。他回忆起第一份工作,干了三个多月,因为不想干了,连要工资的勇气都没有,最后找同事借了5块钱车票就回了家。他坦言,若不是信了主,他曾无数次想过轻生,因为内心“是很阴暗的”,无法面对明天。

  隐于神:耶稣,从未对我大声说话

  在这样一个被世界粗暴对待的生命中,他遇见了耶稣,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温柔。

  “好像我信了耶稣之后,我的耶稣从来没有这样对待过我。他没有大声吼过我,没有一次的话,就是说感觉到哈……对你有那个反感了,或者是大叔斥责你了……留给你的感觉就是,我就是在有的时候软弱的时候,在遇到问题的时候,难的时候,感到恐惧的时候,就来到谁的面前,就哎呀就感动了,神是那么的好啊。”

  这份温柔,成了他唯一的依靠和避难所。对他来说,“谦卑”不是一个需要努力学习的功课,而是他生命的底色。而神,恰恰就在他最卑微、最无助的地方,与他相遇。靠着这份恩典,这个曾经连自己都养不活的男孩,如今有了爱他的妻子、两个可爱的孩子、两套房子,在工作上也被老板称赞。这一切,在他看来,都不是自己能做的,全是“神的恩典啊”。

  逄弟兄的分享,让我们看到了福音最核心的能力——它能拥抱被世界遗弃的灵魂,用爱和恩典,将一个人的生命彻底翻转。他的那句反复的、发自肺腑的感叹——“耶稣好,真的好”,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有力量。

  路弟兄:从被医治者,到主动服侍人的同行者

  路弟兄的分享,充满了行动力和感染力。他的故事,完美地诠释了当一个人深刻领受到神的恩典后,如何将这份恩典转化为服侍他人的动力。他让我们看到,“超于世”不仅是一种心态,更是一种积极入世、传递爱的生活方式。

  信仰见证:当个人恩典化为公共使命

  他的转变,始于自己被神医治的经历。去年,他的心脏病被治好,几十年的头疼也随之消失。这份巨大的恩典,没有让他止步于个人的感恩,反而点燃了他服侍他人的热情。

  “自从遇到耶稣送之后……我就更不愿意说是只满足于做一个嗯,平信徒……我的理想和追求,就是在这个世界上为耶稣做见证。”

  很快,神就为他预备了机会。他偶然遇到了两个同样被头疼困扰了几十年的人。他没有犹豫,主动分享自己的经历,并带着他们找专家、做检查、动手术,直到他们也摆脱了病痛。这个过程,让他和其中一位成了“像亲兄弟一样”的好朋友。

  超于世:用爱,胜过世界的逻辑

  路弟兄的服侍,展现出一种超越世俗功利心的纯粹的爱。他分享了另一个有趣的经历:理发时遇到一位做直销的人,对方本想发展他做下线,结果聊到最后,反被他的生命状态吸引,邀请他去做讲师。后来,他们成了朋友,路弟兄还主动提出要陪他父母去看病。

  “只要你不是说是有一种功利心去干什么,你只要目的是出于爱,那么这个能力是很大的。他这个就是,我相信爱是胜过一切的这种能力,当然这个爱是从主从神那里来的。”

  他深刻地体会到,与神同工的感觉是何等奇妙——“你在流泪,神在和你一起流泪”。这种满足感,是金钱无法带来的。对他而言,“超于世”就是“在地如同在天”,是靠着主,将世界的王踩在脚下,并在这个被世界价值观裹挟的时代里,活出一种截然不同的、以爱为驱动的生命。他的故事,激励着每一个领受了恩典的人,勇敢地走出去,成为祝福的管道。

  总结与反思:在永生中,活出不属于世界的样子,我们是一群活在永生中的人,因此,我们可以在这个世界上,活出不一样的生命样式。

听完这一场真诚而深刻的分享,我们仿佛经历了一次生命的洗礼。从秦姐妹在温哥华街头的感动,到唐姊妹在深圳寒夜的泪水;从英来弟兄“铁杆信徒”的挣扎,到逄弟兄被神温柔收留的过往……每一个故事,都是一份独一无二的生命见证,却又共同指向一个核心:

  “安于卑”,不是自卑或消极,而是在认识到自己的有限和败坏后,甘心将荣耀归给神,不再需要世界的聚光灯来证明自己的价值。“隐于神”,不是与世隔绝,而是在无人看见的暗处,与神建立那份最真实、最亲密的关系,从中汲取力量,以至于在面对世界的“狮子坑”时,能够坦然无惧。

  最终,这一切都导向了“超于世”的生命。这份超越,不是让我们变得不食人间烟火,而是让我们在面对世俗的挑战、委屈和苦难时,能有一个永恒的坐标。因为知道“家在天上”,我们就能轻看地上的得失;因为确信自己已在永生之中,我们就能用不争、不辩的爱,去回应世界的尖锐。

  正如最后主持人曾弟兄祷告所祈求的:“求你开我们心中的眼睛,让我们真知道我们是永生人,也活在永生中。愿我们都能带着这份确信,在各自的生活中,勇敢地、喜乐地活出那份属天的、不一样的生命色彩。”

  内容整理自线上分享会 | 当前时间:2025-10-10




更多文章

海报分享 本页地址微信关注

本文为原创,转载请注明原网址:/yesongfenxianghui/20.html

首 页 最新发布 最多阅读 APP下载